【同你聆聽卡】使用方法(基礎篇)

哀悼

悲傷,在我的學習裏,其實是關乎愛。是所有你想給予,但無法給予的愛。所有這些未能給予的愛會在你眼角、哽咽的喉嚨以及空虛的胸口積累。悲傷只是無處可去的愛。

—Jamie Anderson

有時,面對挑戰與苦難,我會失去想像力如何回應。當我僅僅有心力應對自己的生活時,我怎能張開自己去關顧其他鄰社、地區、國家,或是關注不影響我日常生活的議題?

可是這正正是我們的使命,去善用我們在這地球上活著的光陰。

我想建議的是,作為一種輔助工具,你須要有意識地建立回應悲傷的方式。悲傷練習即非暴力練習。內心未充份表達的悲傷會使我們對自己強硬和苛刻,帶來正如馬丁・路德・金說的:「對待心靈的內在暴力」。未被表達的悲傷會影響到其他人,因為我們情感的抗逆力減弱了會使我們容易抽離或大發雷霆:受傷的人會傷害人(Hurt people hurt people)。我們對於悲傷的恐懼也會阻礙我們陪伴正在經歷悲傷的人。最後,未表達的悲傷會帶來結構性暴力,人們會增加消費、遠離公民及群體生活,以及削弱對受壓迫者的同理心和行動。懇請你,拿出勇氣,去探索怎麼運用不同資源去好好回應悲傷。

—kit miller

簡介

哀悼(Mourning)與慶祝是一體兩面,亦是非暴力溝通核心練習之一。

哀悼是給自己一個好好難過的空間,陪伴失落、失望,甚至絕望的自己,讓傷痛流動,看見那些痛心背後我們真正在乎的。

步驟舉例

  1. 回想一件讓你難過、哀傷的事,在心中重溫具體的事件。

  2. 翻看感受卡,連繫此刻的身體感覺和內心感受,抽出描述了你狀態的卡。

  3. 問自己內心,你對自己此刻的悲傷的有什麼感覺?如你有好奇心、接納或關愛,衷心願意聆聽憤怒,請移至步驟5

  4. 如你對悲傷有抗拒、恐懼、羞恥感、批判,請先區分和聆聽這些情緒反應。同理聆聽自己對這些情緒反應後,再回到步驟3。

  5. 放慢下來,好好陪伴這份難過的身心感覺,像遇見老朋友般歡迎它們。

  6. 翻看需要卡,跟從你的直覺,抽出悲傷指向的需要或價值。

  7. 讓自己連繫你真正在乎的需要或價值,好好感受它對你有多重要,細味此刻身心感覺。

  8. 看見悲傷背後你重視的東西後,問問自己,現在想怎樣回應自己的需要。

延伸閱讀

相關核心資源

  • 非暴力溝通:「慈悲」(按此查看
  • “The Trouble with Mourning” by Sarah Peyton(按此查看
  • 和你行落去之「鹹魚返生」Coming Back To Life(按此查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