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aching for transformation 系列
解決問題,還是看見可能性?
文字:Michael Wright CFT認證教練
翻譯:池、ruby yeung
在教練的術語中,有一句是這樣說的:「教練的對象是人而不是問題。」 這意味着教練的重心,應該是當事人,而不是他遇到的問題。問題是有限的,一般有既定的範圍和時長;人的智慧和知識卻是無限源泉,生命本身是當事人的核心。
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教練和訓練有素的律師,我非常渴想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。試問誰的內心不想助人得到解脫?然而,我這個無意識的渴望,讓我錯把教練的焦點放在問題上,而不是當事人本身。
要擺脫這解決問題的思維,我需要相信,即使退後一步不解決問題,我的工作仍然是有價值的。因此,我試着回應當事人表面的議程(他們眼中認知的問題。編按:CFT用語presenting agenda),然後探索深層的議程(當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,以及回答這個問題:這問題對你來有什麼重要?編按:CFT用語deeper agenda)。
接着,我抱持當事人的深層議程,把它當成「北極星」來追尋。例如,當事人的表面問題是「我不想過度承諾和壓力過大」,教練的方向卻不針對此回應,而是探索背後「感到更平靜、放鬆、有空間」更深的需要,甚或是「與朋友和愛人更美好地連接」這深度課題。
在與更深的渴望共舞時,教練的焦點轉移了,轉移到當事人的內在核心,即是他們的心靈上。雖然一開始,這種放手讓我感到有些害怕。但在做出這個轉變之後,我能感受到我們正在走出老舊的問題中心範式,進入一個我們通常不太親密的領域 —— 我們最深處的真我。事實上,我們很少會坐下來認真感受內心真實的渴望。
這種親密接觸使我們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內心世界。當我們給當事人內心的渴望注入生命力時,我們常常發現當事人表面的問題會逐漸淡出視野,心靈成了舞台的中央。深入內心深處讓他們扎根於真我。在那裏,我們的視野不再是關於問題, 而是關於新的現實和可能性。